- 【典故出處】:先秦 莊周《莊子》:「小巫見大巫,拔茅而棄。」
- 【成語意思】:巫:舊時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職業的人。原意是小巫見到大巫,法術無可施展。後比喻相形之下,一個遠遠比不上另一個。
- 【成語注音】:ㄒㄧㄠˇ ㄨ ㄐㄧㄢˋ ㄉㄚˋ ㄨ
- 【通用拼音】:xiǎo wū jian da wū
- 【拼音簡寫】:XWJW
- 【使用頻率】:常用成語
- 【成語字數】:五字成語
- 【感情色彩】:貶義成語
- 【成語用法】:小巫見大巫,主謂式;作賓語、分句;含貶義。
- 【成語結構】:主謂式成語
- 【英語翻譯】:Alexander and the Robber. <pale into insignificance by comparison>
- 【其他翻譯】:<德>der junge Hexer verblaβt neben dem alten Hexenmeister
- 【近義詞】:相形見絀
- 【成語例句】:僅僅十萬人口的雙橋鎮何足以供迴旋,比起目前這計劃來,真是小巫見大巫!(茅盾《子夜》五)
- 【成語故事】:
三國時期,東吳孫權身邊的名將張紱,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,不但能寫詩,還擅長作賦。當時著名的文學家陳琳是他的同鄉,陳琳著有《武庫賦》,張紱看過後非常欣賞,便寫了封信稱讚陳琳的文才。陳琳回信說:「我在河北,幾乎與天下隔絕,這裡寫文章的人少,容易被人注意,所以不是我文筆好,是你太誇獎我了。我和你及張昭兩人相比,實在差得太多,就好比是小巫遇見大巫,法術便無法施展一般。」